肠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学科通力协作,儿中心成功完成双超早 [复制链接]

1#
<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联合心胸外科、麻醉科成功实施一例超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医院所实施的体重最轻、胎龄最小的心脏手术,医院首例早产儿心脏床旁手术。目前,宝宝生命体征平稳,状况良好。

超早、超低出生体重的“双超”早产儿

由于各脏器系统发育极不成熟,出生胎龄仅26周,出生体重仅克的早产儿童童(化名)一出生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出生后,心超提示宝宝的动脉导管粗大达4mm,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重要的生命通道,出生后若迟迟不关闭将很大可能造成新生儿呼吸机撤离困难、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也极易并发心功能衰竭。与此同时,也会造成肠道和肾脏缺血,进而增加罹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儿近远期预后!影像检查显示,童童的动脉导管直径接近主动脉直径,虽已给予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治疗,但仍逐渐出现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功能恶化的迹象。

术中的多学科联合诊治(MDT)团队

眼看这个瘦弱小小的生命危在旦夕,新生儿科联合心胸外科在进行多次术前讨论后,一致认为动脉导管结扎势在必行。考虑到童童体重超低,多学科联合诊治团队(MDT)决定在床旁实施手术,以降低转运至手术室途中以及手术室内可能出现的低体温和呼吸不稳定等情况的概率。

确立治疗方案后,各团队迅速响应,积极准备——NICU进一步稳定患儿心功能和内环境,辅以积极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手术条件;院感团队对床旁手术环境消毒给予了全面指导;麻醉科专家团队反复进行术前评估,充分做好风险预防和处理预案;护理部和手术护理团队多次查看场地,妥善准备消毒及手术物品……大家对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演练,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手术安全。

心胸外科医生们为“双超”早产儿实施PDA结扎术

最终,在童童出生的第21天(矫正胎龄29周+、体重克),儿中心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对童童实施了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手术由心胸外科孙彦隽主任医师团队实施,NICU和麻醉团队全程密切监测。整台手术在1小时后顺利完成,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患儿失血量仅5ml。

“这是目前我们做过的体重、胎龄都最小的双超(超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心脏手术。”孙彦隽主任说道,“宝宝的躯干还没有我的一支笔长,手术切口微小,这意味着要将动脉导管游离出来十分不易,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条不紊,每一个动作都要精细、再精细,非常考验主刀医生的耐心。”

令人欣慰的是,在童童的动脉导管关闭后,孩子的心脏搏动有力,血压上升,各项指标很快恢复正常。经由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精心照护,童童的心肺功能恢复良好,目前已成功脱离有创呼吸支持,实现全肠内喂养,体重增加也非常理想,待后续进一步稳定后,童童就能回到父母身边。

原标题:《多学科通力协作,儿中心成功完成“双超”早产儿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