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结直肠肛门疾病诊疗中心召开 [复制链接]

1#

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如何确定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失败

文献来源:InflammBowelDis.Jan1;25(1):74-77.

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最早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记载。而克罗恩病被第一次报道,是在年。

在20世纪40-50年代,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药物非常有限,主要包括:营养支持、输血、心理治疗、糖皮质激素和磺胺类药物。

最近几十年来,IBD疾病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出现了不同类别的多种治疗药物。

年,英夫利西单抗开始用于克罗恩病的治疗。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带来了黏膜愈合和长期疾病缓解的希望。

之后,多种新型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进一步扩展了IBD的药物治疗选择。

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实现黏膜愈合和无激素缓解。

但尽管如此,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难以达到完全缓解,IBD的手术率仍然很高,达到缓解的时间仍然很长,而且经常会发生药物治疗失败。

另一方面,在生物制剂出现之前,IBD的有效治疗药物有限,因此医生倾向于最大化使用现有药物,以避免激素依赖和手术。

随着有效药物的不断增加,何时判断药物失效而转变其它的药物,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

因此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原本可以控制疾病的药物,在适当的优化之前,就被认为治疗失败而放弃。

因此,需要更好地确定和识别,某种治疗方法何时可以确定失败,这样就能及时且适当地转换到下一个治疗药物,而不至于过早放弃。

一、回顾之前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

消化专科医生在接诊IBD患者时,常常可以看到之前某些药物治疗失败的记录。

这时,重要的是首先仔细了解患者先前使用过哪些药物,然后评估之前这些药物治疗的成功或失败。

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包括:

原发性无效

继发性失效

治疗时间不足

副作用(真实的和主观认为的)

疗效不充分(黏膜愈合不足)

仅症状消退(没有黏膜愈合)

药物剂量不足(无力支付,依从性不佳)

每种治疗失败原因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了解为什么某种/或某类药物治疗失败,未来是否有希望再次发挥作用。

对过去治疗失败的回顾,可以为未来治疗方案的成功提供依据。

例如同样是使用英夫利西单抗,由于产生抗药抗体导致药物失效的患者,与原发无效(从未起效)的患者相比,未来的治疗方式有明显不同。

对于第一种情患者,即使英夫利西单抗失效,仍然可以选择其他抗-TNF药物。

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所有抗-TNF这一大类的药都不太可能有效,需要转换其它类别的药物。

二、辨别活动性疾病和非炎性症状

除了IBD疾病活动之外,其它的原因也有可能产生消化道症状,常见的原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

有研究显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有26%符合IBS标准(腹痛、腹泻等)。

此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胆汁酸盐的异常分泌,肠道感染(比如艰难梭菌),非活动性纤维狭窄导致间歇性梗阻。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出现类似IBD的症状,但这些都不是因为炎症控制不佳和药物治疗失败。

在评估药物治疗失败时需要考虑这些情况,因为转换其它IBD药物并不能解决患者的症状,而且可能失去目前有效的治疗。

因此,即使出现IBD症状,但在没有确认黏膜炎症的情况下改变药物治疗,可能为时尚早。

当患者的IBD症状持续出现时,在改变治疗之前应仔细的分析病史,这一点至关重要。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区分症状的病因,但通常有检查炎症标记物、进行影像学和/或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以指导下一步骤。

粪钙卫蛋白、粪乳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等生物标志物,已被证明与IBD患者的组织学和内镜炎症活动相关,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评估药物治疗失败和症状恶化的原因。

比较之前和现在的症状和炎症活动状态,粪便生物标志物可以反映黏膜炎症的程度。尤其是粪钙卫蛋白,已成为优选的粪便生物标志物。

粪钙卫蛋白是一种钙和锌结合蛋白,由嗜中性粒细胞大量释放。出现急性炎症的时候,嗜中性粒细胞会迁移到肠壁。

既往的研究显示,粪钙卫蛋白检测黏膜炎症活动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45%-%。

但是,与结肠病变相比,粪钙卫蛋白检测回肠活动性病变的敏感性较差。这是粪钙卫蛋白的潜在缺陷。

除了粪便生物标志物之外,C-反应蛋白已被证明可用于评估黏膜炎症病变,但相较粪便生物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稍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活动性炎性疾病,仍有部分患者(约30%)的CRP水平正常。在这些患者中,CRP不能反映黏膜的炎症状态。

此外,近期的研究显示多种血清学标志物的组合,也可以用于评估活动性炎症和黏膜愈合。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粪便和血液生物标志物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但通常仍需要内镜等直接可视化的检查,来明确评估疾病活动。

尽管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但是当考虑转变治疗方案并认定之前的药物治疗失败时,需要评估疾病活动水平。

三、区分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

当患者存在活动性黏膜炎症时,医生需要确定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

其中有可能是患者对新使用药物不起作用(原发无效)。或者某种药物最初有效,但现在又出现了活动性炎症(继发性失效)。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使用巯嘌呤和生物制剂的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从而指导后续优化或转换治疗(见下图)。

目前,医生越来越认识到,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可以改善疾病的短期和长期结果。

生物制剂的血药浓度可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性别、体重指数、白蛋白水平,炎症负荷程度、免疫和非免疫机制引起的药物清除速度,以及免疫抑制剂的联合使用。

根据生物制剂治疗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①药物机制失败、②非免疫介导的药代动力学失败,③免疫介导的药代动力学失败。

药物机制失败是指: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不能用于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对于这类患者中,转换另一种相同机制的药物不太可能有效,进一步增加现有药物的剂量也很可能会失败。

因此,只要确认患者目前存在活动性黏膜炎症,药物血液浓度处在合理的范围,且没有产生抗药抗体,则应该果断转换其它类别的药物。

这种药物作用机制的治疗失败,可以发生在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原发无效;也可发生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表现为机体的炎症机制变化。

另一方面,当患者药物浓度低且没有产生抗药抗体时,治疗失败可能的原因是非免疫介导的药代动力学失败,这是由于药物剂量不足,或药物被快速代谢和清除造成。

患者药物清除速度增加的原因,包括:男性、高体重指数、低白蛋白、炎症程度增加和黏膜TNF负荷增加,以及结肠炎症和腹泻造成的蛋白丢失。

这种情况,通常可以通过增加生物制剂的药物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来克服。

在具有低或不可检测的药物浓度和高抗药物抗体的患者中,失败的原因通常是免疫介导的药代动力学,这是中和抗药物抗体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切换到同一类别中的另一个药剂比进一步剂量递增更有效。

如果存在低滴度抗体,则可能存在添加硫嘌呤或甲氨蝶呤或剂量递增的作用,因为这些可能是短暂的并且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药物优化来克服。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体内出现抗药抗体时,转换为相同分子的生物仿制药不是明智的策略,因为已形成的抗体也可以结合生物仿制药。

对于使用巯基嘌呤治疗的患者,可以监测巯嘌呤代谢物来优化药物浓度。具体来说:

当单药治疗时,推荐的6-硫鸟嘌呤(6-TGN)浓度为-pmol/8×红细胞。如果6-TGN浓度的值低于,则可以先尝试提高剂量。

部分患者的对巯嘌呤的代谢途径异常,对药物优先代谢为6-甲基巯基嘌呤,而不是6-TGN。则这些患者肝*性风险较高,并且6-TGN的水平难以达到治疗水平。

尽管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可以在几周内起作用,但可能需要数月才能充分显示出全部疗效。

因此,医生和患者常常过早放弃某些药物,并将其定义为治疗失败。但如果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这些药物很可能是有效的。

尽管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对IBD患者使用激素,但是在等待其它药物起效时,也可以合理的使用激素控制症状诱导缓解。

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对药物产生疗效并且症状得到合理的控制,不建议在治疗12周之前放弃目前的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而选择新的治疗方案。

总结

随着治疗IBD药物选择的不断增加,我们有机会更有效地治疗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然而,更多的药物选择,可能会导致过早或过于轻率地从一种药物转换到另一种药物,错误地放弃某种或某一类药物。

评价药物治疗失败,需要在足够时间和足够浓度的前提下评估,或在药物优化之后仍然存在持续炎症,才应被视为治疗失败。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