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直接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来一饮而尽,实在是痛快;在天气较热时,大家也通常会把蔬菜、肉类、水果、零食等放进冰箱来保鲜。很多人认为,把食物放进了冰箱等同于放进了保险箱,其实并非如此,在使用冰箱时若不注意,就会发现“冰箱病”正在向您招手。
“冰箱病”是个啥病?
很多人会问:“我只听说过‘空调病’,从没听说过还有‘冰箱病’,这是个啥病?”
“冰箱病”,是指以不适当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后,出现的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除可引起冰箱胃炎、冰箱肠炎外,还可引起冰箱头痛、冰箱肺炎等。
这是因为冰箱冷藏室内的低温虽能抑制多数细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霉菌仍可继续生长。现普遍认为,耶氏菌小肠结肠炎可能与冰箱的普及有关,耶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鸽等动物体内,并可长期存活。耶氏菌在-4°C仍能繁殖生长,其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经消化道传播。耶氏菌最易污染瓜果、蔬菜、鱼类和乳制品,因此,如果食用这些食物时未完全加热,就极易引起冰箱肠炎,导致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此外,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其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差较大,若快速进食,可引起反射性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诱发头痛、上腹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冰箱的正确“打开方式”
01
食物放一段时间后再食用
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饮、冷食等,应在室温下先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而对于能加热的食物,如熟食等,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02
注意食物的保质期
有研究发现,如果食用了冰箱里超期储存的食物,就可能会引发腹痛、腹泻等。建议大家日常可补充点益生菌,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吸收。
03
食物摆放有讲究
冰箱内的食物摆放应仔细分类,生熟分开,以防交叉污染。
建议将比较怕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存放在靠近冰箱门的中部位置,以免冻伤;
不怕冻的饭菜和豆类食品可放在冰箱较深的地方;
不易变质或马上要吃的食物(如鸡蛋、饮料、调味品等)可放在靠近冰箱门的地方;
新鲜熟食等易变质的食物应放在冰箱内部的架子上或盒子中。
需注意的是,冰箱内食物不要放得太满,要留一些空隙,以保证食物内部达到理想温度。
04
定期清理冰箱
很多人认为,冰箱里温度低,不利于细菌生长,因此不用经常清洗。但其实,冰箱内部较湿润且营养丰富,细菌依然能存活并缓慢生长。因此,夏季一般建议每周或每月清洗一次冰箱。正确的流程是断电、清空物品,用小苏打或洗洁精彻底清洗冰箱内部,并风干。冰箱门上的橡胶密封圈和缝隙也要记得清洗干净。